深入乡村振兴的“源头” 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贵州行
2023-07-31 02:04:19 来源:天眼新闻

“老乡,请问下你们在脱贫攻坚完成以来,生活怎么样?乡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如何?我们当地苗绣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学子来到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开展“探寻发展现状 助推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们与当地群众积极互动,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学子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苗绣产业车间观看工作人员制作蜡染(曾霖 摄)

位于乌江河畔的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过去受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制约,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化屋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交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惠民措施的有效实施,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外,人居环境也大为改善。

据了解,本次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活动,旨在了解化屋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相应的思考,为当地乡村振兴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学子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苗绣产业车间参观(曾霖 摄)

实践组先后到化屋村露营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苗绣产业制作车间、同心广场等地实地参观,并听取了新仁乡整治办负责人邹庚对化屋村村史的介绍和新仁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负责人薛志华对化屋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下一步规划的相关介绍。

近两年,化屋村依托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2022年,化屋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余元。

“在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可以预见到,化屋村将会有繁荣美好的未来。他们对于乡村振兴有着绝对的自信,各方面工作都规划得井井有条。我记得当谈到化屋村史时,工作人员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正是当地政府和化屋村民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化屋村,我深受触动,更深感重任在肩。”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郝菲菲说。

华中科技大学学子在黔西市新仁乡人民政府听取新仁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负责人薛志华介绍化屋村相关情况(曾霖 摄)

据了解,今夏以来,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多个学生团队来到贵州各地的多个乡村、单位、企业,对脱贫攻坚、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践调研,获得了丰富的社会实践、就业指导方面的经验,也为当地的发展建言献策 ,同时加强了两地多领域的人才交流。

通讯员 曾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颖羿

编辑 杨宇峰

二审 郎艳林

三审 吴文仙

关键词: